
上周三的跨部门会议差点让我崩溃—市场部王姐语速跟机关枪似的,技术部老张说话爱绕弯子,我左手记笔记记到手腕发酸,右手还得拍照片存PPT,结果散会时翻笔记本,一半是连笔字鬼画符,一半漏了重点—比如王姐说的“法务审查 deadline 是明天”,我写成了“后天”纯旭配资端,差点误了大事。
还是坐在我旁边的小琳看不下去,散会时戳了戳我手机:“你咋不用听脑AI啊?我上周刚用它搞定了三次客户会,比你记笔记强100倍。”
我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下载了APP,结果周五的项目启动会直接刷新了我对“效率工具”的认知—
第一次用就惊到:这玩意儿居然能“听懂”会议里的每句话
打开APP点“开始录音”,屏幕上立刻跳出实时文字框,王姐刚说“这个项目的用户调研得下周三前收尾”,字就同步出来了;老张接话“调研样本得加50个B端客户”,不仅文字准确,还自动标了“发言人:老张(技术部)”—连部门都帮我备注了!我盯着屏幕看了5分钟,手都没动一下,以前记笔记的“手忙脚乱”全没了,反而能专注听大家讨论的逻辑。
散会点“生成纪要”,等了不到2分钟,一份整整齐齐的文档弹出来:
展开剩余85%- 项目背景:为推进Q3新产品上市,需完成用户调研与需求分析
- 核心结论:1. 现有样本中C端占比70%,需补充B端样本至30%;2. 调研截止日期调整为下周三
- 待办事项:
1. 市场部王姐:下周一前协调B端客户参与调研
2. 技术部老张:下周二前完成调研问卷的B端版本优化
- 争议点:关于调研预算是否增加(需于明日17点前由财务部门确认)
我揉了揉眼睛—这不是我想要的完美纪要吗?以前我得把录音翻三遍,边听边整理,至少花2小时,现在直接“躺平”等结果,连待办都自动分好了责任人,甚至把“明天要确认预算”这种重点标成了橙色!
这工具的“聪明”,藏在每一个细节里
后来我又试了它的“智能润色”—上周和日本客户山田先生开视频会,他中文不太好,总说“这个plan 下周水曜日(周三)要ok”纯旭配资端,我本来以为转出来会是半吊子中文,结果听脑直接帮我转成了“该计划需于下周三前确认”,还在旁边附了日文原文“このプランは来週の水曜日までに確定したいです”!更绝的是,会议结束我问AI:“山田先生提到的‘水曜日’具体是几号?”它直接回复:“根据会议时间(7月12日),下周三为7月19日”—连日期换算都帮我做了!
还有方言识别—我妈上周给我打电话,用四川话喊“儿啊,周末回来吃兔头不?我明天去菜市场买新鲜的”,我随手开了听脑录音,转出来居然一字不差:“儿子,周末回来吃兔头吗?我明天去菜市场买新鲜的”。要知道以前用手机录音转文字,我妈说“要得”能转成“药的”,现在居然连“兔头”这种方言词汇都能精准识别,我赶紧把这个功能推给了老家在东北的同事,他说上周用它转爸爸的“大碴子味”电话,直接听懂了“明天给你寄点酸菜”。
你以为它只是“转文字”?其实是“帮你想下一步”
上周五老板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,说“下周要给总部做Q2汇报,你把上月的销售会议纪要整理成PPT要点”。我当时头皮一麻—要翻10份会议记录,提取核心数据。结果我把听脑生成的所有纪要导出来,问AI:“帮我总结Q2销售会议的三大核心成果”,10秒后它回复:
1. 西南区域销售额环比增长25%(主要得益于线下门店活动);
2. 新客户转化率提升12%(优化了线上咨询流程);
3. 库存周转天数从30天缩短至22天(调整了供应链配送方案)
我直接把这三点复制到PPT里,再加几个数据图表,半小时就搞定了汇报PPT。老板看了说“这次要点抓得很准”,我心里偷着乐—其实是AI帮我“抓”的。
为什么它能这么好用?藏在背后的“黑科技”其实很接地气
我找做产品的朋友打听了下,听脑的技术其实是“把复杂的事做简单”:
- 双麦克风降噪:主麦专门收人声,副麦“抓”周围的杂音(比如咖啡馆的咖啡机声、会议室的空调声),再用算法把杂音过滤掉—上周我在星巴克和客户谈合作,旁边有人弹吉他,转出来的文字居然没受影响,客户说“你这录音设备不错啊”,我说是APP自带的,他都惊了;
- DeepSeek-R1技术:朋友说这是专门优化“职场场景”的语音模型,比如“待办”“ deadline ”“预算”这些高频词汇,准确率能到95%以上—我对比过三次会议记录,听脑只漏了一次“供应链协同平台”的专业术语,其他全对;
- 动态增益调节:比如技术部老张说话声音小,听脑会自动把他的声音“放大”,而市场部王姐说话大声,它会“压”一点—不用我凑过去录音,也不用喊“老张你大点声”,全程保持清晰。
用了半个月,我终于明白它为什么能“提升60倍效率”
以前我做会议纪要的流程是:
1. 会议中疯狂记笔记→漏重点;
2. 会后听录音补笔记→花2小时;
3. 整理成书面纪要→改格式、分点→花1小时;
4. 发邮件确认→再核对1小时。
现在流程是:
1. 会议中开听脑→不用记笔记;
2. 会后点“生成纪要”→等2分钟;
3. 直接发邮件→不用核对。
算下来,以前4小时的工作,现在只要2分钟,真的是“60倍效率”。上周我居然在下班前1小时就完成了所有工作,还去健身房跑了5公里—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
未来它能帮我们省更多时间
昨天听产品经理说,听脑下一步要做“视频会议集成”—比如直接连腾讯会议、Zoom,不用开录音,自动同步转文字;还有“日历联动”—待办事项直接同步到手机日历,到点提醒;甚至“行业定制”—比如针对金融行业,自动识别“合规”“风控”等专业术语,转成更规范的书面语。
我突然想起上周和小琳聊天,她说“现在职场拼的不是‘努力记笔记’,而是‘用工具省时间’”。以前我总觉得“自己记的笔记最靠谱”,结果却在“低效率努力”里浪费了很多时间。现在用听脑AI,我终于能把时间花在“真正重要的事”上—比如分析会议里的逻辑漏洞,比如和客户深入沟通需求,而不是“机械记笔记”。
其实职场里的“效率达人”从来不是“做更多事”,而是“用对工具,少做无用功”。如果你也有过“记笔记记到崩溃”“整理纪要到凌晨”的经历,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—不是我吹,它可能会让你重新爱上“开会”(至少不再怕开会)。
对了,昨天我用它转了妈妈的电话录音纯旭配资端,把“明天买兔头”设置成了日历提醒,周末回家就能吃热乎的。你看,它不仅能帮你搞定工作,还能帮你留住生活里的小温暖。
发布于:重庆市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